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智库之声 > 正文

智库之声

Sound think tank

井光进:推进民主治校并不是弱化校长担当

作者: 发布日期:2016-12-05 访问次数:1123

       近期,有所学校的教师投诉在该校组织教师职称竞聘推荐工作过程中,学校违规操作,制定的方案与上级文件精神不一致。在与该校校长交流此事时,这位校长说,我们完全按照民主治校机制执行,此次教师职称竞聘工作,自己根本就没有参与,全部由老师们自己协商制定办法,商量着开展的,符合上级关于落实学校自主权,“一校一方案”自主制定竞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政策要求。


     仔细梳理该校的职称竞聘工作流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由于校长选择退出,分管人事的副校长也高挂“免战牌”,学校人事干事就组织教职工开会推荐出教师代表,制定职称竞聘推荐方案,然后组织实施。由于这些推选出来的教师代表,平时没有参与过职称工作,对教师职称申报的基本条件标准把握不准,拿出的方案与上级政策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在组织教师表决时,有的教师对此提出异议,找到校长,校长就推脱说,此事由推选出的教师委员会全权独立负责。教师们没有办法,只好找主管部门投诉。


     从程序上看,该校做法确实符合教师职称竞聘推荐有关要求,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民主参与的导向。之所以制定的方案得不到教师的认同,关键在于缺少了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的把关定向和指导参与。推进依法自主办学,必须构建起教职工民主治校的运行机制,让教师广泛参与学校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的各个环节,但必须与落实上级政策、尊重教育规律、保证办学方向等一些根本要求相一致。《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事务管理由校长负责”,因此,推进教职工民主治校,必须与落实校长负责制同步,并合理界定二者关系,明确各自权限。


     教职工民主治校与校长负责制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民主治校,是为了学校决策更科学、执行更到位,“众人拾柴火焰高”,便于更好的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绝不是校长包办制,而是要进行分权,在各项工作推进中,要积极主动倾听教师意见,让教师有相应自主权,充分发挥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作用。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相向的,都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只要找准切入点,就会发挥出合力,调动起校长办学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离不开校长的担当意识和主动作为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师职称竞聘推荐、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分配等事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教师关注度高,容易产生矛盾,校长不能回避,不能以制度和机制代替校长决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变革、制度设计、机制创新等,校长都应当是设计者、指导者和全程参与者。如果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因操作不到位、政策领悟不精准而出现问题,都会追究到校长的领导责任。有的校长致力于制度治校、机制治校,无论制定多少制度,创新多少机制,服务和管理的对象都是具体生动的教师、学生个体,单靠制度是行不通的,离不开校长的科学决策、管理意识、专业引领和人格魅力。


     与一位特级校长座谈时,校长说,自己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和教师、学生、家长交流,从交流中发现好点子、好建议,然后结合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去,使自己的决策更接地气,还能充分了解师生心声和社会期盼,办学满意度逐年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有了源头活水。这位校长的感受就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例如职称,必须履行民主协商程序,在实施前必须征得教师认同。但这些工作的价值导向必须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争当“四有”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一致,在与上级要求相违背时,尽管教师认同,校长也要敢于担当,及时纠偏,不能回避矛盾、听之任之,以暂时的和谐换来矛盾的积聚。


     校长负责制,应该负责哪些事项、以什么方式负责;教职工民主治校,哪些具体事项由教职工民主决策,怎么决策,这些都应当以清单方式列明并公示,明确校长和教职工民主治校的权责边界。既不能把所有“猴子”都背在校长身上,更不能把所有“猴子”以民主治校的名义一股脑推给教师,以清单的方式把权责理清,让权责归位,既是“人岗相适”的体现,也是推进依法自主办学的目标所在。




来源:《潍坊教育》“教育家论坛”——教育“进”言

作者:井光进  潍坊市教育局  



本文网址: http://www.taishanedu.com/info/322.html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电话:0536-2108128

邮箱:taishanjiaoyu888@163.com

地址:潍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东街6787号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园

泰山教育智库泰山教育智库 潍坊教育潍坊教育二维码 亲子共成长亲子共成长二维码

CopyRight©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版权所有 Taishan Educ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146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公示信息
鲁ICP备1601034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