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智库之声 > 正文

智库之声

Sound think tank

张景和:校长的办学思想从哪里来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8-23 访问次数:581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所有校长无法绕开的老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陈孝彬教授认为,它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理性化层次,体现为校长的理念、信仰和价值观;二是战略发展层次,体现校长的思路、规划和策略;三是操作层次,是指具体的制度、方案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层次,是校长的追求、信念和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在我看来,这个灵魂如同汽车、轮船上的导航仪,有了它,遇到大雾天,我们就能安全回家。学校说到底就是校长和老师这么一群人领着一群孩子在向着“人”的目的地不断回家的过程。回家,路标很重要。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座右铭:“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校长的办学思想从哪里来?

      办学思想这么重要,来自哪里?我的工作体验是,来源有三:历史、现实、实践。

第一,来自于历史。

      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于学校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学校文化的“扬弃”。

      昌邑一中是1946年建校,2010年因为老城区改造而异地重建的一所新学校。我2010年底2011年初任一中校长,昌邑一中这艘大船到底驶向何方?是我最为纠结的一大难题。在筹建校史馆、翻检校史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是昌邑一中第十一任校长,在我前面有十位,但是任职超过3年的只有三位。第一位是建校之初的周怡然校长,任职23年,那时候学校的办学定位是“教育为战争服务”“教育为工农服务”。第二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崔智臻校长,任职14年,他确立了昌邑一中的“三五”德育体系。第三位是本世纪初的孙洪儒校长,任职7年,提出了做“好人、能人、贤人”的核心办学理念。从这里不难看出,昌邑一中65年的历史,这三位校长经历了44年,并有一个共同的主线:教学生做人。这一梳理,让我兴奋,让我高兴,使我找到了作为昌邑一中校长的自信,就是大方向不能变:立德树人。从那时起,我就和领导班子经常说,不管东西南北风,坚定立德树人不放松。这是一中的方向、一中的价值观,一中的灵魂。我们把它凝练为一中的办学宗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这是对一中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个人内心的召唤。

第二,来自于现实。

      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于校长的阅历、经历这个现实;来自于学校的社会现实环境;来自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但又不能局限于这个现实。如果局限于这个现实,学校就没有“目的地”,就不可能走出引路人,那么就没有价值。当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向着学校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走去的时候,我们才有办学思想可言。

      昌邑一中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现实。从师资看,2010年六中合并,86名教师进入一中;2010、2011两年,49名教师到一中支教,2011、2012两年,新聘任青年教师120人,男女比例1:10。从2014年起,处于生育期的约170人,平均每年40人左右。从生源看,以2010—2012年中考录录取为例:从档次上看,一档到十二档不等;从分数上看,最高有700多分,最低100多分。教师、学生“多样、复杂、不均衡”的现实,决定了我们的育人目标不可能“一刀切”。原来我们的育人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为家庭培养幸福的人”,最后我们重新修订为“允德允能,各美其美”。什么是“允德允能,各美其美”?就是走进昌邑一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我、成就自我,“顺天之木,以致其性”。通俗地说,无论学生分数高低、智力好孬、兴趣如何,都要为其提供不同的课程资源,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梦想成真。

第三,来自于实践。

      实践出真知。办学思想是否符合学校实际和教育规律,最终还要靠实践来检验。“让校园成为生命生长最快的地方”是实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四条路径之一,现已改为“让校园成为适合生命生长的地方”。“两字”之差的背后,有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2011年底,学校的基建接近尾声,600亩的校园绿化就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但因资金受限,我们植了大量的草皮、灌木、小树,和大楼一比,效果很不理想,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绿化效果?我们动员所有的社会力量捐大树、古树。2011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得到了八棵直径超过40公分、树龄超过50年的8棵大雪松。因树木太大,季节又不太合适,我十分担心能否成活。移植公司打包票说:“放心吧,没问题!”剪枝保暖,打针输液,各种措施都用上了。三个月后,也就是2012年清明的时候,8棵树都发芽了,我很高兴,50年的树都能栽活了,绿化问题解决了!我由绿化想到了“人”,恨不得一夜之间青年教师都能成为省教学能手,恨不得所有学生都能考入一本。于是,2012年春,我们提炼出了实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四条途径,其中第一条就是“让校园成为生命生长最快的地方”。但是,很不给力,到了8、9月份,温度上来了,8棵树死了5棵,第二年春天,又死了两棵,在最耀目的地方有7棵枯树。这件事在校园内引起了反响,我认识到,这是宝贵的校本管理资源,请人在大石头上刻了四个字:道法自然,放在枯树的位置,并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故事”通过校报、校园网进行“炒作”,“让校园成为适合生命生长的地方”渐渐被师生接受,办适合的教育就开始在昌邑一中落地生根了。

凝练校长办学思想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个人的体验,校长的办学思想来源于历史、现实、实践,其根本指向教育的本源。办学思想是理性的、系统的,各个学校的现实不一样,因而也是独特的。那么,凝练校长办学思想的关键是什么?我的体会是:反思。没有真正的反思就无法凝练真正的办学思想。

      反思是校长本人的必修课,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办学思想的凝练,是校长与师生的“合唱”与“共舞”,这就需要一个“舞台”。受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的启发,我们也形成了《昌邑一中潍水研修学院行动纲要121条》,2012年2月28日,成立了昌邑一中潍水研修学院——一个点燃新思想、新方法的实验田,一个凝练和落实办学思想的服务平台。我举一个例子:2012年底2013年初的时候,在级部工作的部分领导干部,眼里总是盯着清华北大和一本,放不开,并且非常强势。我们通过潍水研修学院这个舞台多次交流碰撞,发现问题不是出在评价标准上,而是出在价值观上,于是“倒逼”我们梳理出了昌邑一中的“三维质量观”:“一维”是学习质量,主要指向学生当下的学业水平成绩;“二维”是发展质量,主要指向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三维”是状态质量,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三维质量观”逐渐落地之后,虽然我们的评价指标没有多大改动,但级部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价值观改变了,他们的行动也就开始改变了。借助这个“舞台”,我们不断做项目,学校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校训、核心办学理念、学校核心价值观、核心教育价值观、一中精神、“三维质量观”等,都通过这个“舞台”的碰撞、反思,逐渐成为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事情做多了,校园的价值观开始趋向一致。我逐渐找到了当校长的感觉,普通高中也能学校像学校,老师像老师,学生像学生了。

      我们再返回来看“反思”,它到底起什么作用?只有反思,校长才能凝练出一整套办学思想,这一整套的办学思想,构成了学校发展的一整套的可解释框架。有了它,老师们在行动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有了价值观的引领,内心就有强大的定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找到一种专业的尊严,一种生长的力量。这时,校长就有了真正的“话语权”,校长的行政控制力就可以弱化了,师生的行为就慢慢上升为一种“自觉自愿”。从这个意义上,我把反思看作是校长的“看家本领”,是凝练校长办学思想的关键。   

      校长的办学思想从哪里来?来自于学校的历史、现实、实践,来自于校长自身经验的积累和对教育的理解,来自于校长与师生、家长的合奏与共舞,来自于对教育本源的追望与回归。而反思,则是凝练办学思想的关键,这个不断反思、不断凝练的过程,充满了若干生动感人的故事。当校园的上空有故事在传播、在飘散的时候,沉淀下来就是学校的真正的制度和文化,我们就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本文作者系昌邑市第一中学校长,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本文是他在第五届全国新学校论坛上的发言,略有改动)



本文网址: http://www.taishanedu.com/info/312.html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电话:0536-2108128

邮箱:taishanjiaoyu888@163.com

地址:潍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东街6787号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园

泰山教育智库泰山教育智库 潍坊教育潍坊教育二维码 亲子共成长亲子共成长二维码

CopyRight©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版权所有 Taishan Educ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146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公示信息
鲁ICP备1601034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