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智库之声 > 正文

智库之声

Sound think tank

于允锋:关于教学传统存留的一点思考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8-23 访问次数:577

      学校有一位语文教师,年过五旬,衣着简朴,性情温和,是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人,尤其是穿上中山装,时光倒流一般,回到了几十年前,富有学究气。这位老教师的课堂,可谓不事雕琢,行云流水,古朴传统的教学过程,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教学魅力。听这位老师的课,就如同走进了一座知识的宝库,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老教师的话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用情处,课堂上便弥漫了荡涤心扉的气息;说理上,深入浅出,不枯燥,不晦涩,形象生动,举重若轻。这位老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次提问,都恰到好处,能够让学生的思考有针对性,而且能够深入下去,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我相信,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老教师,处事上有古风,年高德劭;教学上有古意,挥洒自如。若在大学,这样的老教师可能就会被冠以“大师”之类的美誉了,高中虽然不能给予这些老教师一称号来界定他的成就,但是,我们身为校长,都知道这些老教师的分量。

      这些老教师,是学校教学传统的继承者,也是传播者,而且,他们执教多年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传统。

      这些传统,积淀成了一所学校的文化。

      现在,一些学校的课堂改革可谓风生水起,而且形成规模和影响力,成为课改名校。这些改革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深入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和锻炼。这种改革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而言,意义重大。当然,我们在对这种改革报以欣赏的眼光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得更深入和长远一些。一些历经考验的教育教学传统是否应该得以保存?

      何为教学传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教学传统首先具有个人性。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变化,教学形式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来看,教学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但是,教学传统却是在教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一般不会随意被更改的一种文化层面的东西。

      潍坊一中在筹建校史馆时,史海钩沉,将一中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在潜心研究的过程中,历史的面目得以较好的呈现,我们发现,但凡对学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博学、敬业、爱生、形成自己固定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别人的影子,相同的一点是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执着坚守。假设一下,如果这些深谙教育之道的教育专家或是教育大师学习当下的教育模式,我相信,他们肯定是不会接受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传统的个人性是不可抹杀的。一个人只要深得教育之道,由衷热爱教育,他必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乃至影响后世的教学传统,苏霍姆林斯基如此,陶行知如此,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家皆如此。

      教学传统其次具有持久性。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可见,传统是深入人心的,甚至是根植民族土壤深处的。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不能丢,同样,一所学校的教学传统也不能丢。数祖忘典之事我们不能干。提起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便浮现眼前。百年老校,一以贯之的校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时至今日,带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的校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作用。清华校训对于学子坚强品格、高尚德行的加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由此观之,很多优良的传统不能丢。

      教学传统亦然。例如,文科学习,阅读背诵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环节。课堂之上,有效的阅读背诵利于学生体悟文本,而读、背的时间最好不要限制,给予引导和规定是好的,但是,吃夹生饭并不利于学习效果。理科学习同样如此,一个问题,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或许问题没有解决透彻,但是激烈的讨论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这种现象,自古至今,都会存在,已经形成了传统,没有人会认为这种教法是错误的。可见,教学传统中很多精华看似琐碎散漫,却是时间考验下的珍品。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教学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等存在严重教学弊病的教学方式必须剔除,“斩草除根”的做法却是万万要不得。多年积淀的传统,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用慧眼和慧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中的精华发扬光大。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这样几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言得之。不论大学,还是中学,物质建设是基础,文化建设是根本。一所中学,拥有形成一定社会影响的教师越多,教学传统越厚重,对于学校而言,越是幸事。优秀的教学传统,是一笔永恒的财富,同样也是教学创新的根基,“铡草除根”式的教育发展,一定是不可取的。

(本文作者系潍坊一中校长,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


本文网址: http://www.taishanedu.com/info/309.html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电话:0536-2108128

邮箱:taishanjiaoyu888@163.com

地址:潍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东街6787号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园

泰山教育智库泰山教育智库 潍坊教育潍坊教育二维码 亲子共成长亲子共成长二维码

CopyRight©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版权所有 Taishan Educ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146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公示信息
鲁ICP备1601034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