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智库之声 > 正文

智库之声

Sound think tank

井光进:少一些两小时赶路半小时会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8-23 访问次数:326

      当下,开短会已经成为新常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清新会风渐成趋势。但另一个现象也应引起警惕,那就是“赶了两个小时的路,来听了半个小时的会”。有的基层学校反映,有时候这样的会,一周能跑上2-3次;特别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山区学校、薄弱学校,交通不便,并且来回交通费用支出也不低。从内部管理来看,有的学校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特别是在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到位后,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学生的作息逐步得到保障。但有的学校、甚至年级组或内部处室,却经常不断地开教师的会,名目繁多,诸如研讨会、交流会、读书会、评课会……弄得教师疲惫不堪,很多时间浪费在来回奔波的路上。

      造成会议“时间减了、个数依旧”、“短会”增多的原因,有很多是决策者“灵机一动”、临时决定的结果。为了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必然要通过“会议”的形式加以强调。有的教育管理人员就说,“上级发了文件、开了动员会,我们就得照此办理,否则,上级部门要工作进展,要落实情况,我们没法汇报”。这就造成会议多不仅是体现对工作的重视,还要承担着是否“落实和行动”的检验。部署工作、推进落实跳不出传统的框框,只好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有时候上级开会部署工作,本来是就事论事,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方法和指导意见。但有的学校出于各种考虑,往往又提出新的要求,层层开会搞传达部署;有的打着贯彻落实的名义,大做文章,提出种种实施方案,名义上是创造性落实上级精神,实际上却加重了教师、学生的负担;有的甚至把上级文件的“题中要义”都弄偏了,跑题了,到最后忙活一套、热闹一番,上级要求却没落实到位。

      会议多,要求就多,干扰就多。特别是一些涉及检查、评比、质量监测的会议,其初衷是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有关精神,引导学校关注学生成长,营造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氛围。但有的学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动不动就提出“争第一”、“上位次”,弄得教师和具体执行者苦不堪言。于是就出现了各种造材料、搞假现场,甚至有的学校、班级搞“两张课表”,更有甚者,教着学生说谎话,贻害无穷。很多上级召开的会议,就是针对解决问题来的,把其中的“干货”执行到位、落到实处就很完美了,完全没有必要凡事都要借题发挥、再生事端,弄一些浮华的效应。难怪有的老师这样呼吁:教育,真的需要安静一下!让检查少一些,让学校安静地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活动少一些,让老师安静地研究一下如何教好孩子,作业少一些,让孩子们安静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困惑。

      推进管办评分离,落实简政放权,不仅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学校层面同样大有文章可做。真正把依法自主办学落实到位,发挥出效力,核心是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引导教师广泛参与,发挥好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什么工作、开那些会、是否需要开会……诸如此类,不妨把“权力”放给老师,只有解放教师,赋予教师充分的参与权和自主权,才能激发出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在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

      不仅要开短会,更要少开会。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不开;必须开的会,可以合并开;尽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采取网络平台、微信、视频等方式,节约人力物力,少一些“跑在路上”,多一些记在心里、落到实处。比如,建立会议效能评估制度,对开会的必要性、会议内容的重要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等,都列出“明白账”;还可以建立会议审批联动制度,提前征集会议内容,该合并的合并。

      不开会,或者少开会,不等于推进工作就可以“做选择题”。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简化了、转型了,作为学校、校长和教师,更应该主动自觉,始终做到“落到实处、走在前列”。开会的初衷,除了把精神、要求讲明白,很大程度是因为“不放心、害怕落实不到位”。作为学校、教师,自觉遵守制度规定,把有关立德树人的要求体现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让上级放心,让群众、师生满意。只有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放出活力,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才能驶上快车道,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作者井光进,现任职于潍坊市教育局,系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


本文网址: http://www.taishanedu.com/info/306.html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电话:0536-2108128

邮箱:taishanjiaoyu888@163.com

地址:潍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东街6787号潍坊文化创意产业园

泰山教育智库泰山教育智库 潍坊教育潍坊教育二维码 亲子共成长亲子共成长二维码

CopyRight©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 版权所有 Taishan Educ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146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公示信息
鲁ICP备16010341号-4